編者按:普世價值是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思想滲透,進而颠覆中國政治制度的重要手段,而在我國思想理論界,很多人并不能正确認識普世價值的政治實質。為此,求是訪談特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侯惠勤為我們解讀普世價值的相關問題。
(視頻時長5分56秒,建議在wifi條件下觀看)
精彩觀點
■ 普世價值是一個關系我們走什麼路、舉什麼旗的關鍵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普世價值的批判在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沒有像西方所希望的那樣,回到西方秩序之中,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而我國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堅持發展,越來越顯示出這一制度的優越性。
訪談實錄
求是網:請您簡單介紹一下普世價值的内容和實質。
1、什麼是普世價值?
侯惠勤:西方用它們的基本價值理念對我國進行思想滲透由來已久,但普世價值是2008年在中國泛濫之後,才正式成為一個标志性的話語。弗朗西斯·福山在《曆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中提出,所謂曆史的終結不是說人類不再進化、人類文明不再發展,而是說人類關于政治制度的設計,就在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面前止步了,換句話說,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不可逾越的。
普世價值,就是指西方政治制度的設計和它的理念是普遍适用并且不可超越的。這其中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二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和它的設計理念不可超越。這就對我國政治制度形成了直接的挑戰。
中國認為資本主義所謂自由民主制度根本不是人類制度發展的最終選擇,必然會被超越,我們肯定有更美好的制度來代替它。
普世價值是一個關系我們走什麼路、舉什麼旗的關鍵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普世價值的批判在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2、普世價值的政治實質
侯惠勤:普世價值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出于一種政治需要。宣揚普世價值的人認為,蘇東垮台之後,下一個垮台的就是中國。西方對中國進行制度颠覆的企圖從來沒有變。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對中國實行“接觸加遏制”戰略方針,一方面與中國接觸,與中國做生意,另一方面又遏制中國。它們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有效地改變中國、控制中國,中國改革開放一二十年以後會自然而然地融入西方的秩序、回歸西方的文明之中。
新世紀以來,尤其是2008年以來,它們認為最根本的問題,一個就是黨的領導,一個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在它們看來,這兩條是必須要加緊摧毀的,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普世價值。它們以所謂人類性來反對階級性,以所謂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來反對中國特色,其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中國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到西方秩序之中。
西方加緊對中國進行思想滲透,一方面說明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沒有像西方所希望的那樣,回到西方秩序之中,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發展道路,而我國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堅持發展,越來越顯示出這一制度的優越性;另一方面,西方感到如果不加緊颠覆中國的政治制度、加緊遏制中國,可能就難以控制中國了,但它們又找不到更好的途徑,所以就把西方一些的傳統理念,經過一定的包裝,以普世價值的形式呈現出來。
西方的價值觀,尤其它的政治制度和它的政治文明,在今天已經表現出很大的曆史局限性和片面性,現在正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并以更好的制度将它取代的時候。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曆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産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我們批判普世價值、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絕對不是封閉自己,不是把中國跟人類文明的發展割裂開來,而恰恰是為了更好地推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更好地推動人類的進步,我們不能把自己捆在西方資本主義這艘即将沉沒的船上。
(作者:侯惠勤,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态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曆史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原黨委書記)